close

兩個人的生活好轉很多,也許,她們長大一點,力氣大了,生活經驗也多了,許多事情做起來輕車熟路,也就沒有那么艱難;或許,還是歸功于日漸暖和的天氣,白天越來越長,有效利用的時間越來越多。   沒有什么重大事情發生,她們可以一直過著平靜簡單,有些許艱苦的生活。生活中一成不變的東西很多,但有些東西一旦有變化,卻沒法預料,突如其來,勢不可擋。   兩個人從大奶奶家搬出來沒多久,村子里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詭異到讓人猝不及防,詭異到人人擔驚受怕,屬于小葉和姐姐平靜簡單的生活也被打破,不僅在她們心中,也在全村人的心里掀起了軒然大波。   事情要追溯到一個下午,五月初夏一個暖和的下午,放學后的姐妹,煮好飯菜,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馬不停蹄跑到后山去拾柴。   太陽漸漸低垂,西邊天空,放射出耀眼的紅光,照亮整片天空,小村莊在夕陽的籠罩下,紅如鮮血,瓢潑而下,渲染出一種蒼涼的血色浪漫。村子里亮得詭異,山上卻一片昏暗,層層疊疊的樹蔭把一片片血紅的光線擋在外面,偶爾從樹葉縫隙間露出一兩道紅的刺眼的光線,頓時把人的眼睛都照得驚慌。   天色漸暗,已近黃昏,樹林中散發一陣陣詭異的氣氛,她們在到達山林的那一刻,已覺察到氣氛跟往日有些不同,但誰也沒有說出口。既然來了,總得有所收獲,要想有所收獲,只得控制內心的恐懼,當作什么事都沒有發生。   還是老規矩,小葉負責爬樹掰枯樹枝,姐姐在樹底下撿。山林里沒有一點人聲,靜得出奇,沒有鳥兒嘰嘰喳喳叫聲;蟲兒藏了起來,聽不見一絲低鳴;風在此刻也躲得無影無蹤,看不出絲毫痕跡;樹葉與樹葉沒有半點碰撞,平時不絕于耳的“沙沙”聲,靜默無聲。小葉簡直懷疑,她們是不是闖進了一幅靜態山水畫。   她想起,她和姐姐剛上山的時候,天還沒這么暗,路上有人煙,小鳥在飛翔,蟲兒也在鳴唱,只是等她們越往深處走,越覺得靜謐,突然停下來,才意識到,一切變得靜止,霎那停止,嘎然無聲,山林之間只回蕩她們的呼吸。   遠處、近處,分布高高低低的樹,樹與樹之間,密密麻麻長滿灌木叢,擋住她們的視線,也擋住了即將投過來的微弱亮光。抬頭仰望蒼穹,蒼穹之上只是光禿禿的樹枝椏,一根、兩根……縱橫交錯,張牙舞爪。   平時,她們經常來后山拾柴,經常都是這樣的情景:小葉在在樹上,姐姐在樹下。同樣的場景,卻從來就沒有今天這樣的心境;今天的山林,看不到人影,也聽不到樹葉的沙沙聲,靜謐到陽光都停滯不前,靜謐到讓人不由毛骨悚然。   一股幽深的恐懼從心靈深處涌起,特別是這樣的場景,小葉在樹上,姐姐在樹下。在樹上的小葉,看得遠,能感覺到森林深處的靜謐和陰森,哪里稍微有點動靜,她的心都會跳到嗓子眼。   同樣,在樹下的姐姐也感到分外恐懼,如果有什么野獸或怪物出沒,第一個抓到的肯定是她,而不是躲在樹上的妹妹。   兩姐妹各懷心思,但都隱藏害怕,無論誰先表露,誰先崩潰,另一個也會跟著崩潰,全線投降。她們只能隱忍心中的恐懼,隱忍、隱忍再隱忍,隱忍到無處躲藏的時刻。   山很靜,像一切生物都躲了起來,黃昏,甚至有些偏黑暗,整個樹林看起來黑噓噓一片,坐在樹上的小葉,不敢環顧周圍樹叢,仿佛樹叢里藏了許多妖魔鬼怪,會冷不丁張牙舞爪地向她襲來。   害怕如潮水一般襲來,蔓延,肆虐,一不小心,覆水難收,充斥整顆心,不能,不能讓害怕的情緒如此肆虐,不管怎樣,她們今天必須要有所收獲,不然明天早上她們面對的將是空空如也的灶膛。   姐姐何嘗不是,心里早就被莫名的恐懼填滿,但仍然要克制,要壓抑,哪怕表露一點,都會讓樹上的妹妹跟著恐懼。   當恐懼沖破心靈防線,再堅強的意志都要潰不成軍,明顯,先潰不成軍的并不是妹妹,而是姐姐。當妹妹認為在樹上的那個人更覺恐懼時,在樹下的姐姐已經被恐懼包圍,像隨時會有一個妖魔鬼怪沖出來把她抓走,而在樹上的妹妹,還能暫時避一避。   “我突然覺得很害怕,好像有點不對勁,我們回家吧。”恐懼排山倒海而來,最后一根防線全部崩潰,姐姐再也控制不住,戰戰兢兢,打著寒顫,帶著哭腔對妹妹說。說的時候,眼睛不時地瞟一瞟身后,像有一個怪物在某一個不知名的角落正監視她們的一舉一動。   小葉好不容易掩藏在心靈深處的恐懼,被姐姐這一句話,一觸即發,像火山噴發,一發不可收拾。原來,她們彼此都心照不宣地感受到了恐懼,確實,今天跟往常不一樣。   “姐姐,你等我下來,我們一起回家。”在樹上的妹妹帶著哭腔央求姐姐,她生害姐姐會扔下她,撒腿就跑,畢竟,她還得從樹上滑下來。   “好,我等你,別著急,我們一起!”姐姐盡管很害怕,但仍忍著恐懼等妹妹從樹上滑下來。   那一天,她們并沒有拾到多少柴火,簸箕里只有一些枯枝敗葉。   那一天,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平時常常光顧的山林,會讓人如此恐懼?   或許,恐懼并不來自山林,等她們逃也似的離開山林,回到村莊。一個人迎面走來,口中驚慌失措地嚷道:咱們村里死了一個人,一個中年人,從工地上摔下來,死的好慘!   駭人聽聞,駭人聽聞,她們驚訝地,半天沒反應過來,剛才好不容易消散的恐懼,滾滾而來。   什么?有人死了,還是一個中年人,三十多歲,連四十多歲都不到,活活摔死了,怎么會這樣?   那個人,小葉知道,她一直記得他高高胖胖的樣子,還給過她蛋糕吃,一個很慈祥很和藹的人。   村子里沸騰開了,人們開始議論紛紛:唉,只不過從二樓摔下來,下面全是磚頭,還有釘子,如果是平地,說不定不會死的,畢竟也沒多高。   唉,生命無常,命中注定啊,可惜,死的太凄慘了,摔的面目全非,血肉模糊,可惜啊,可惜!   可憐了兩個孩子,這么小,就沒了父親!   父母也挺可憐的,養了這么大的孩子,突然說沒了就沒了!   ……   人們搖頭晃腦地嘆息,搖頭晃腦地聚在一起,挖掘新的內容。   無風不起浪,原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這個源頭,夕陽渲染的天空,更紅了,那真的是人的鮮血,澆灌而成。烏鴉在村子上空盤旋,一聲聲,尖銳嘶鳴,把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上。   每個人的心中都升騰起恐懼,每個人都膽戰心驚,相依為命的姐妹倆,更是把這種恐懼發揮到極致。   不敢瞇眼,不敢睡覺,甚至,不敢回家,也許,她們未卜先知地感到了恐懼,指不定,又會有新的恐懼襲來,她們真的不想試探。   村里很多小孩都戰戰兢兢,毛骨悚然,別說小孩,就是大人,也隱藏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整個村子籠罩在一種莫名其妙的鬼怪傳說中。   聽說,多年前,他的兒子落水,被人救下,撿回一條性命;兒子沒事,最終輪上老子,也許,這就是命數。   難怪最近村子里老有烏鴉叫,我一聽,就覺得會有什么大事發生,沒想到會發生到他的身上。   ……   越是這種恐懼籠罩的關頭,姐妹倆越喜歡往人群里鉆,鉆進去的結果卻是,聽了更多匪夷所思的高見,也見了許多神乎其神的論斷……聽得時候,滿懷新奇,聽完以后,只剩害怕。   “怎么辦,姐姐,我都不敢回家了,今晚怎么辦?”周身充滿害怕的小葉戰戰兢兢地問姐姐。   “不回家也不行啊,我們可不能睡外面,外面不是更恐怖嗎?”   “我真的不敢回家了,昨晚,我一宿沒睡,閉上眼睛,好像那個人就站在面前,太恐怖了!”   “唉,我也是。”姐姐嘆了有口氣。   兩個人磨磨蹭蹭地,在伯父家玩到很晚,還不敢回去。   伯母似乎發現了端倪,忙問道:“你們兩個是不是害怕?”   “是啊,特別害怕,連家都不敢回了!”兩姐妹爭先恐后向伯母表達害怕的情緒。   “你們不敢回家,要不,今晚睡我家,剛好你哥一個人睡,也害怕,昨晚擠到我們床上,四個人睡,擠死了;今晚,你們跟他睡,三個小孩睡應該不害怕,怎么樣?”伯母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道。   “真的啊,好啊!好啊!”小葉姐妹簡直像遇到救星一樣,今晚,終于不用回家了。   堂哥也很開心,之前他還在那叫著、喊著、哭著、跳著,跟他媽媽抗議:打死也不一個人睡一張床。   這回,一下子給他找了兩個“隊友”,他能不開心嗎。雖說,有“男女授受不親”之言,但她們是兄妹,又是這非常時期,也就沒在乎那么多封建禮數。   伯母家的房子雖然不大,但是用紅磚砌成,兩層,坐落在一溜兒都是土磚房子的村中間,精致氣派,像小洋房。平時,伯母和伯父帶著堂弟睡在樓下,堂哥一個人睡在樓上,這事一出,堂哥說什么也不愿意一個人睡到樓上了。   伯母家在小坪旁邊,屬于村里的中心位置,周圍都是人家,算比較安全地帶。唯一不好的是,那個死者的家在小坪的另一個角上,跟伯父的家幾乎成對角線。在伯父家不經意一瞥,或許,就能看到死者的家,況且堂哥以前可沒少去人家家里玩,這回,碰上這種事,難怪堂哥嚇得不敢一個人睡。   因為小葉姐妹的到來,堂哥終于愿意回到自己的小床。堂哥雖然年紀較長,可是,這膽子,并沒有比小葉姐妹大多少,甚至更小。這不,他一個大哥哥跟兩個妹妹睡一張床,自己率先選好最里面的位置,還要用被子蒙住頭,時不時問妹妹幾句話,以保證自己沒睡著的時候,還有人陪著他,一起沒睡著。   看到堂哥這么害怕,小葉反倒不怕了,看著縮成一團,瑟瑟發抖的堂哥,笑著嚷道:世界上哪有什么鬼啊,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原本,想著哥哥是男孩子,又比她們大,可以保護她們,實質上,他比誰都害怕,結果,她們倒成了哥哥的“護花使者”。   農村里的習俗是: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能進堂屋,所以,那個人的喪事并沒有在堂屋舉行,而在村旁邊的一個小山坡上架起來了靈堂。或許,因為在村子外面,村子里的秩序倒也恢復地較快。   不知過了多久,村子慢慢恢復正常,籠罩在村子的恐懼也漸漸消散,堂哥不再那么害怕,小葉姐妹也慢慢平復情緒。雖然,她們可以在伯母家睡覺,可是,每天早上,還得起床回到自己家做飯,跑來跑去,也折騰,沒過多久,兩姐妹就回到自己家,自己的床。   盡管只有兩個人,倒也安然無恙,原來,并沒有她們想象的那么害怕。只是,很長一段時間,她們不敢傍晚上山拾柴,實在沒柴燒了,也只能等周末白天去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知這條井繩可以在心里留下多久陰影。   彥子   2018年5月9日星期三   +10我喜歡

健康的心靈營養,還表現為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或者也是一種性格取向。我們說“小處不可隨便”,僅僅是一個側面   小處不可隨便”,據說是一個典故。   說的是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大書法家,一個意欲收藏他字跡的后生曾幾次向他索要;他卻是惜墨如金,就是不肯贈予半字。后來無奈,那后生便心生一計,每天都偷偷地去書法家的宅院墻外撒尿尿呵尿,尿得書法家再也忍不住了,就用紙寫下“不可隨處小便幾個字,張貼于宅院的墻外。   那后生就把這幾個字偷回家,簡單地再組合一下,變成“小處不可隨便”。不但得到了書法家的墨跡,還為自己獲得了一條警策性的名言,實為高明之舉。   我們主張零度生存,追求隨緣就范,追求本色人生,但這些不意味著大大咧咧,什么都無所顧及。我們的目的是讓生存不留有遺憾,不讓心靈負債累累。于是我們主張謹慎的人生態度,這種謹慎主要表現為一種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人生習性。這樣就不能隨意忽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細節。   解思忠先生寫有一部《素質與命運》的書,是從成功學的視角,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對人生的感悟。在提到他的(血染東南》一書被中國青年出版社選中的過程時,他介紹這樣一個“成功”背后的細節   那天我去投稿時,南云瑞先生(即中青社當時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一引著注)正在看另外一部書稿,由于字跡潦草,看得非常吃力。我走后,他正準備繼續看那部書稿,無意中朝我的書稿瞟了一眼,發現我的書稿有個特點一一用來別每一章稿紙的回形針不像般稿件那樣都別在稿紙的一個部位,而是從左到右,依次排列;這樣,就可以使一摞書稿保持平整,避免別回形針的地方翹起來,又發現里面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得很工整;于是,就索性看起了內容……《見解思忠著《素質與命運第165頁)   幾年以后,解思忠先生在回憶這一情節的時候,還深有感觸地說:“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實現成功的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與成敗息息相關,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小處可以成全大事;更不允許有一個薄弱環節,任何一個薄弱環節都很可能導致功虧一簀。”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曾流傳這樣一首兒歌:因為一個馬掌釘失去一匹駛馬,∥因為一匹駿馬失去一位騎士,/因為一位騎士失去位將軍,/因為一位將軍失去一場戰爭,/因為一場戰爭失去一位國王,/因為一位國王失去一個國家。   個被忽視的小馬掌釘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這足以說明小處萬萬不可忽視。“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任何“大”的追求、“大”的設計、“大”的成功都由小開始,由小起步,由小演進而來。所以那種幻想一口吃個胖子,一夜之間改變命運,或是“富翁速成”之類的想法,肯定得不到現實的寬容,也不符合零度生存理念精神。 +10我喜歡

那年,她還沒到四歲呢,稚嫩的臉天真無邪漂亮可愛。     母親領她去拜菩薩。     踏進廟堂,她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把廟堂環視了一遍,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感到驚異好奇。     她望著菩薩,菩薩也望著她。菩薩對她慈祥地微笑著。     菩薩好漂亮呀。她心里贊嘆說,眼睛望向母親,嘴巴在問:媽媽,菩薩會說話嗎?會吃我們的蘋果嗎?     別多嘴,別亂說話。母親臉上現出一絲嗔怪,叫她一旁乖乖地站著。     她沒有再說話了,好奇地看著母親擺上供品,焚上香,跪在菩薩面前,雙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詞。     母親在念些什么呢?她不明白也不懂,只知道母親的話是說給菩薩聽的。     母親說完了站起來對她微笑說:圓圓,你也給菩薩叩個禮。     怎么叩?     雙手合十,鞠躬,說出你的心愿話。就說:菩薩保佑我身體健康,讀書聰明,步步高升。     媽,知道了。     她走到菩薩面前,雙手合十,一鞠躬,響亮地說:祝菩薩身體健康! 文/阿信 +10我喜歡

原創 若塵   世界不過是人腦中剎那的影象。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虛假的世界。   世間一切的實物,情感,觀念,都是世界映射到我們腦中的影像。   情感和情緒是摸不著,看不到的,它們只存在我們的思緒之中,而思緒不過是一種幻象。   你的床,你每天都躺到上面睡覺,覺得它是一個實物,其實是因緣和合之下,暫時存在于感覺層面的感受。   父母,是愛和照顧,是構建我們人生的重要組件。   子女,是我們理想的傳遞和延續,是我們賦予愛的對象。   愛是一種情緒與感受,父母與子女是愛的載體,是我們自己構建的一種觀念。   所謂活著,不過是有思維,有感覺,能夠感受周圍的世界。死亡是這種思維與感覺的消失。   肉體是生命的載體,假如說,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的肉體消亡以后,我們的思維與感覺被復制到了電腦里,除去肉體之后的我們,是否還算活著。   大家都看過《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和電影里演的一樣,我們都是生活在虛擬和夢境之中。   只不過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是看不到我們自己的。就像,如果沒有鏡子,我們永遠看不到我們自己形象。   我們通過鏡子看到自己的樣子,而鏡子里面的不過我們的影像,鏡子外面才是真正的我們。   同理,佛教也是一面鏡子,通過佛教,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存在的,但這種存在,也只不過是一種境象。   只有明白人生的虛無,才能真正的放下執著。   我經常都在說放下,其實是我們認清了世界的真相,現實的東西拿不起來了而已。   “諸法無我”的狀態,才是認清世界與我們的關系的狀態。 +10我喜歡


黃正齊的推薦評比清單高庭修的優質推薦評比74246藍玉婷的優質推薦評比謝琦修的每日頭條
楊彥儒的必買購物清單90705 劉佩如的熱門嚴選35043 宮照同‖飯桌·人生 (2)黃鈺人的評價心得 李雅謙的優質推薦評比96949 海蟹(寓言故事)陳哲宇的評價心得 馬麗珠的推薦購物清單 今天永遠都是起點 (2)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6ucqjc 的頭像
    j86ucqjc

    謝佩珊的優質推薦評比

    j86ucq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